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双相情感障碍的早期治疗(双相性精神障碍)

双相性精神障碍

双相性情感障碍精神病有完全治好的可能性的,并非不治之症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简称双相障碍(BPD),也叫做狂躁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是针对单相情感障碍而言。

顾名思义,双相兼有心境变高和变低两极性特点,是心境在正常,躁狂,抑郁之间往返摆动。虽有单相躁狂(常归为双相之列),但一般所谓单相一概指的是单相抑郁,是心境往返于正常和抑郁之间。

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BPD有以下优点:  ①比MS更快,能更有效控制急性兴奋症状;  ②本身具有心境稳定作用,对躁狂和抑郁都有效,反映在治疗精分时PANSS焦虑抑郁评分减少,其抗躁狂和抗抑郁作用度认为与其D2,5-HT2拮抗药理作用有关。

有人甚至提出是MS合格的候补药,至少是MS理想的补充;  ③耐受性好,毒副反应小,有效剂量下EPS少;  ④可改善认知功能;  ⑤也可用于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双相情感障碍和青春早期精神症的前驱期

感谢邀请,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症是我们精神科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虽然在疾病发作时可能会有相似的症状,但两个疾病无论从临床表现还是疾病诊断都不相同,在临床病例分析时两个疾病也经常需要鉴别诊断。

青春型精神症

该病经常被称为瓦解型,特征性症状包括性行为和(或)言语,伴有平淡和不恰当(不协调)的情感。如果存在任何的妄想或者幻觉,也倾向于特点并不是围绕一个主题。患者一般发病年龄较早,持续性病程,多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主要表现是:言语增多,内容荒诞离奇,想入非非,思维凌乱,甚至破裂,情感喜怒无常,变化莫测;表情做作,好扮弄鬼脸,行为幼稚,愚蠢,奇特,常有兴奋冲动,患者体能活动亢进,也有意向倒错,如吃脏东西,吃痰,吃大小便等。幻觉生动,妄想片段,常零乱不固定,内容荒诞与患者的愚蠢行为一致。病程发展较快,虽可自行缓解,但治疗和维持不及时,不系统也容易再发。复发状况要考虑到患者的维持用药,家庭和社会的维系因素,以及个人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等。

情感障碍

又称心境障碍,既往称之为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感或心境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与异常心境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心境异常典型表现为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行为增多的“三高”症状,或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的“三低”症状。其实情感障碍和心境障碍还略微有所不同,以前的情感障碍狭义上只包括重性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在心理学定义,心境是指持久且恒定的内在情绪体验的状态,而情感是指一段时间内情绪状态的外在表现,故现在情感障碍更广义。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需要符合两条标准,本次发作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标准,既往至少有过一次其它情感障碍发作。如本次为某种类型的抑郁发作,则既往需有至少一次轻躁狂、躁狂或混合性情感障碍发作。

问题中我们看到有前驱期这个词,在出现精神症显著症状前,患者常常有一段时间表现不寻常的行为和态度的变化,由于这种变化较缓慢,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数年,或者这些变化不太引人注目,一般并没有马上被看作是病态的变化,有时是在回溯病史时才能发现。这一段表现可能是精神症患者的前驱期表现,临床可归纳为“前哨综合征”类型。

1.非特异性变化----特异性的精神病前症状----精神病。

2.特异性变化----对此变化的神经症性反应----精神病。

3.前哨综合征,这些症状自动缓解,并不直接发展至精神病。

主要的前驱症状按出现频度递减:注意减退,动力和动机下降,精力缺乏,抑郁,睡眠障碍,焦虑,社交退缩,猜疑,角色功能受损和易激惹。

其他临床表现为:猜疑或偏执观念,焦虑,易激惹,恐慌,不安宁,人际关系差,工作,学习,家庭活动中遇到麻烦,社会活动交往困难,呆坐,寡言少语,无故发脾气,一种难以理解的说话,不那么切题,不能自控,精力不足,缺乏主动性,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胜任正常工作,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

而上述表现均为精神症前驱期的临床特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疾病发作初期可能仅为言语、情感、行为活动方面的轻微异常,一般不易被察觉,患者也不会有精神症前驱期这样严重影响社会功能的表现。

综合考虑精神症青春型患者社会功能受损较严重,虽有缓解可能,但比例较低,大多数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疾病再次复发,每次复发也会使原有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加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疾病发作时除了出现相应的情感症状,还可能伴有一定的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时往往容易与精神症混淆,但双相情感障碍的病人幻觉、妄想表现会随着病人情绪稳定,情感障碍好转而减轻,甚至消失,但精神症患者往往在幻觉、妄想这样的症状上残留,而且精神症患者即使是青春型也不会在情感障碍症状上那么丰富,情感反应不协调,思维逻辑障碍等都有明显区别。

双相情感障碍怎么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怎么治疗?

目前,双相障碍治疗仍以药物、心理治疗为主,必要时采取物理治疗、危机干预等措施。

双相障碍的治疗应坚持全程、综合、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的原则。规范化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为真正回归社会提供有利条件。

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稳定并控制症状,巩固期达到完全缓解,维持并预防复发则让患者维持在缓解状态。尽管多数轻躁狂患者可在门诊治疗,但严重的躁狂发作需住院。

除了药物,心理疏导的需求也远未得到满足。

一是因为不了解或不接受疾病,双相障碍患者往往存在拒绝就诊的现象。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因缺乏自知力,尤其是在躁狂状态下,无法看到和理解自己的症状,否定自己生病。此外,由于病耻感,患者会害怕被歧视、疏远,而隐瞒病情,不敢就医。

二是双相障碍患者长期处于对复发、独处、及与配偶发生的恐惧中,常常具有羞耻感、悲伤、对抚育子女和生活能力的自我怀疑、对发作的悔恨和自责感、过度敏感、孤独感、对伴侣痛苦的同情感、绝望感,以及对过去治疗不佳的挫败感。心理疏导在精神疾病治疗中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需要专业护理人员和家属的配合,给予患者细心的照料,帮助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态调整。

以上就是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快速循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抗躁狂药碳酸锂和抗癫痫药(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它们又被称为心境稳定剂.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