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如何进行有效的意志力管理(如何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学会这三招,有效提高控制力!

1、把“应该做”变成“我想做”

首先,别想着一开始做事情就要求自己“尽善尽美”,不要给自己在做事前先定一个规矩。在自己精力最好、效率最高的时候,集中精神去做就好。

每个人的高效时间不一样,如果不是硬性任务,没有必要非要在某一时间段里,强求自己完成某一件事情。有的人上午头脑清醒,习惯把重要的事情在上午完成;有的人则喜欢当个夜猫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安安静静地做事。只要不是长期熬夜,影响身体健康,这也不是不行。

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样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关于做事,这是很个人化的东西,虽然说有通行的做法,但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对别人适用的,放在你身上未必适用,不能人云亦云。

不给自己强加一些条件和规矩,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根据个人的习惯,选择在自己喜欢的时间里,高效率做事,把“应该做”替换成“我想做”的思维,做事定会变得更加积极,事半功倍。

2、学会“立即停下”

很多人一听到“拖延”这个词,就立马把“拖延症”的标签往自己身上贴,其实“拖延”和“拖延症”两者是有区别的。“拖延”是做事情习惯往后推,推迟到不得不做的时候,才风风火火地去完成;而“拖延症”就严重了,那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相信有“拖延”习惯的人占多数,而真正有“拖延症”的人是极少的。

拖延是个很顽固的坏习惯,大家都知道拖延不好,却依然改不掉。没关系,我们可以先从培养“立即停下”这个小习惯开始,让自己形成自我提醒意识,慢慢地淡化做事拖延的坏习惯,最终改掉它。

举个例子,比如你本来打算在工作一条通知,刚打开手机的那一刻,收到了一条信息推送,于是你点开推送,想看一下详细内容,可是你发现推送的是一条优惠链接,接着你又点开优惠链接,又被链接中的优惠吸引住了,开始选购商品,这一看就长达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过去了。

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呢?告诉自己“立即停下”!马上调整到最初要做的事情上去。开始执行的时候,可能还是会不由自主,没有关系,因为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多提醒自己几次,慢慢就会改善的。

3、做到言行一致

明确了自己想要达成言行一致的目标以后,就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人脑有了积极的意识,就会指挥行为跟上去执行。在心里默念自己言行一致的目标,不断给大脑强化这个信息,形成潜意识,然后刻意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去努力做到言行一致。

一旦自己做到了,就给自己一个小小的物质奖励,比如买一个一直想买却不舍得买的物品,作为奖赏。这种心理奖励机制也会形成激发自己再次去完成的动力,接连几次这么做了以后,就形成一种习惯了。

做到言行一致,还能提高自己在周围人心目中的信任感,也能使自己变得更有自信,获得更好的评价。


如何抵抗自身的懒散,成为一个高效自律的人

身处被屏幕包裹的时代,我们一定对这样的场景不陌生:

计划11点前睡觉,结果一不小心刷手机刷到了凌晨两点;

想着下班之后学点东西给自己充电,最后还是瘫在沙发上看了一晚上肥皂剧;

打算周末早起去锻炼,却还是由于熬得太晚,第二天怎么也起不来。

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垃圾快乐,不仅挤占了我们所有的碎片时间,还一点点地侵蚀了我们的意志力和进取心。

更可怕的是,我们很可能是在贡献自己的时间,为富人打工。

传播学界有一个可怕的理论——数字劳工,意思是,互联网时代媒介的每一个用户,实际上都是这个企业的免费工人。

我们在一个个平台里留下足迹:

微博吃瓜少不了,知乎骂战要围观,沙雕段子得评论,有趣视频必须双击666……

而这些都是别人赚钱的来源。

一天下来,我们被一堆空洞的“哈哈哈”所,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一颗韭菜,正在被无情地收割。

有句话说得很好:你的时间花在哪,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别人打开电视,你打开电脑;别人用手机玩游戏,你用手机查资料;别人赶往各种聚会喝酒,而你在不断提升自己。

十年之后,你们的人生轨迹就会变得截然不同。

被垃圾快乐腐蚀的人,说到底就是缺乏自律。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富人更自律,更懂得坚持的意义,而穷人散漫、放纵,自律性更低。

所以,如果你从此刻起,能够坚持一直做到自律,那么就可以甩开别人一大截。

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是能够坚持的人太少。

自我管理有哪些有效方法

自我管理的内容很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最基础性自我管理是管理自己的思维。

大卫·舒尔茨在《大思想的神奇》一书中指出,在决定成功的因素中,体力、智力、精力、教育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思想的大小。

而所谓的“大思想”,就是取得成功的正确思维。大卫·舒尔茨告诉我们,金钱,其实是想出来的,是人的大脑创造了财富。

你的大脑其实就和一台电脑一样,你是它的编程者。你给自己的大脑编什么样的程序,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比如,面对新挑战,消极的人会想:我不行!我办不到!我不是这块料!这样的思想就等于给自己编制了失败的程序,接下来这个程序就会驱动TA消极逃避,寻找借口,不思进取,碌碌无为。

面对新挑战,积极的人会想:我能行!我办得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就等于是给大脑编了成功的程序,接下来,这个程序就会驱动TA积极尝试,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硬件差异不大,大都是一个鼻子两个耳朵一张嘴两只手两条腿,但是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又有那么大的差别呢?主要就差别在软件的不同上,而构成软件的主体则是一个人的思想与思维模式。

遇到挑战,碰到问题,面对环境,不是如何给自己编程的呢?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