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女孩自暴自弃当父母的应该怎么办?(想知道如何能够治愈自己的心灵)

想知道如何能够治愈自己的心灵

什么是自爆?自暴的人,就是我慢,有偏见,刚愎自用,换句话说,自暴就是狂妄,每个人都容易犯这种心理的毛病,有时候道理上都知道,但当情绪高涨,修养又不够的时候,不应该讲的话就冲出来了。譬如我们看到有些人,有时候脾气一来,天不怕地不怕,老子什么都不怕!可真到那个时候啊,什么都怕了,这个是修养的问题。

那什么又是自弃?自弃的人,就是有很强烈自卑感的一种人。常常听到年轻人讲,老师啊,我是没有希望的了,我不行了,我是白痴啊,我永远没办法等等。这些都是自弃的话,不过这些还算是客气话,真正自弃的人,有些是灰心到极点,想走的路,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们情绪高涨的时候,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自我崇高,自我英雄;当情绪低落的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所能,。所谓“壮不如人老可知”,这是古人的一句诗,年轻都不如人,等到老了,那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大多数人经常在这两种心理之间摇摆不定。

其实,这世间上的万物本来就没有是一定,必须这一说,也没有谁能对自己,更没有谁必须对自己怎么样,生活中的种种都是自己在过,过得好与坏也都是自己所尝,又何必执念的去在乎别人的眼色和想法?如果一味的活给别人看,那真的是生不如死了。

如果你对我说,我就是不想活了,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我想放弃一切,包括自己。那么我想跟你说: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么? 这世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一个人好好活着是为了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更加有意义,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历经挫折,才能见到更美的太阳,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放弃了,还谈什么梦想和成功?

一个人好好活着是为了报答自己的亲人和爱自己的人,纵使打击自己,不关心自己的人很多,但起码还有你的父母,你的家人和曾经帮助和爱过你的人,因为自己一时的挫败和感伤辜负了身边的人,让他们心寒心痛,那真的是可悲了,你这样破罐子破摔,那些爱你的人在你眼里心里又算什么?

一个人好好活着是为了行走于天地,无愧于心,无愧于自己。借用学佛的比喻,说一个人不能得定,原因不是散乱、思想乱跑,就是昏沉、想睡眠,那是自身修养的问题。俗话说的好,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自己扪心自问,做到了多少?自己扪心自问这么多年,可无愧于自己?自己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知晓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的对错?是否规划好自己每一步的计划?是否为了自己的初心和目标奋斗过?又是否在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后检讨过自己以及下一次同样情况知道如何保护好自己?如果都不曾做到,你又有什么资格去自怨自艾?自己都没有好好照顾自己,开发自己的潜力,凭什么去舍弃上苍给你的人生?

其实,你想寻求方法,想知道如何自救,就说明你自己的内心该懂的道理都是懂的,我再和你说一些心理理论知识和,与其说一些没有实际用处的建议方法,还不如给你来点通俗易懂的,其实你还没达到自弃的程度,所以第一点:首先不要天天想怎么恢复健康心理这件事,你很正常,你要相信自己。

第二点:你目前只是受到挫折害怕了,只是来寻求一些安慰或者把你骂醒的人,所以,别动不动就受伤,别动不动就伤心,别动不动就没人爱,别动不动就心疼,别听那些内容不上进的,悲伤的歌,别看那些只爱过来伤过去的剧,该干什么干什么,该做什么做什么,该追求什么追求什么,该努力就努力,该放松就放松,别特么活在别人的世界,别特么被别人的价值观驱使,别特么认为自己没有朋友,只能说明自己还不够好,还需要抓紧时间提升修养,不要浪费时间捶胸顿足,别特么对你所谓的"朋友"热情的不行,也许在他(她)们的眼里,你算个屁,(知道权重不?) 别特么做那些只能感动自己的事。

第四点,这是鲁迅教的,愿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热风》

第四点,我要让你明白没有人愿意做别人情绪的垃圾桶,没有人有义务来听你倒苦水。如果有,前提也是你还可以挽救,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指望谁还会在乎你呢? 另外,你自认为是在倾诉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时候,在别人看来只会是自怨自艾和玻璃心,这可能很伤人,但这就是事实,不刺痛你就不会觉醒。 人不能这么自私,将自己的负能量倾泻在别人身上,请珍惜愿意陪在你身边的朋友,在他们的耐心耗尽之前振作起来。

第五点,没事干出去走走,多运动,多晒晒太阳,越闷越悲催,当自己心里烦闷焦虑急躁的时候,放下手边的一切,背的小背包,找一个有山有水有风的地方静一下,看看这个世界,感受世间的每个生命,就算所有人都抛弃你,但属于你的颜色,空气和风景永远都不会离你而去。你要学会找寻自己身边那些平凡的却又永恒的东西。

第六点,放下你的执念,不妄动,不动则不伤。至于什么是执念,你需要自己考虑,什么最羁绊你,什么就是最损害人的执念。当自己觉得一切都毁灭的时候,多看看书,多感受感受那文字带来的安逸,多修养和提升自身。渐渐地你就会发现,世间并非你想的那么糟糕,每个角落都存在着关心你的人。

最后,送你一句话:住进布达拉宫,你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你是世界最美的情郎。好好享受生活,愿你不负如来不负卿。

十七岁孩子叛逆期,不和大人沟通,应该怎么办

17岁孩子拒绝和父母沟通,这是很多家长会遇到的问题,不是直接嗯嗯哦哦,就是一言不发。

就我经手的案例的话,这种情况,总结起来就3个原因:

1. 不再信任父母

父母屡屡失信,又或者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时“按我说的做”而不是“按我做的做”。

身教>言传。当父母言行不一的时候,孩子会不断的失望,而后进入放弃的状态。他在拒绝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这种失去信任感,是点滴积累的。在孩子幼年时期,他最重视的就是父母,当父母屡屡失信,孩子就会积累失望情绪,到最后“父母是这世界上最不可信的人”这种观点,就会深深的根植在孩子的心里。

2. 沟通无效

这种情况是在过去,孩子有用沟通的向家长反映过自己的需求,但是所沟通的结果,并没有让孩子满意。让孩子满意不等于迁就孩子的一切意见,而是拒绝得有理有据,让孩子心服口服。

既然说了也白说,为什么我不省点口水呢?我爸我妈就是那样的人。

本质上,就是没有尊重过孩子,没有平等的对待孩子,孩子失去了他应有的权利。

3. 对父母的教育采用无声的

三种情况,这种是最危险的。这是因为,无声的可能引起家长更高压的反应,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孩子并不是单单不认同家长的理念,而是不认同家长。“你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在残害我!”,大概就是这样的心理。即便是为他好。

在这情况下,同一句话,从其他人嘴里说出来孩子会听,但是从家长嘴里说出来的孩子本能的拒绝。即便是“吃饭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从爷爷奶奶嘴里说出来孩子会好好吃饭,而从家长嘴里说出来,孩子可能第一反应就是:“真烦!”

青春期的问题,夹杂着非常多的家庭问题,甚至还包括社交问题,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能讲清楚。这里提醒题主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解决的思考:

1. 是否平等的对待过孩子?(请理解好“平等”的定义,具体可以百度)

2. 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3. 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尽可能的回忆起来,是不是一些无心之失或者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所导致,找到这个转变的契机,以此为切入口。

4. 向孩子的朋友求助,孩子此时肯定不愿意和家长开口,但是他会向好朋友开口。间接的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年30,虽然一直在努力在拼搏,可是生活丝毫没有起色,有点想自暴自弃,该怎么办

你今年虽然30岁,但还是处在年轻有为时期,也即是说正是朝气蓬勃的时候,不应该有自暴自弃这样的想法。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有活着的价值,世界可以没有你但有你就不一样,有你活生生的存在,这个世界就更充满阳光、充满五光十色。所以,我们不能随言自暴自弃,只要努力拼搏和坚持下去就会有新的希望,任何人都有用武之地,不管我们的作用多么渺小,但重要的一条我们应该要有一颗火热的心。我有个朋友的儿子今年29岁,没读上大学,只有中专毕业,前一两年跟着其父亲搞建材装修之类,学到了不少东西,所以从去年底开始自己独立开设了一间装修公司,开头也算不错做了几单生意,但今年上半年因为市场不景气等原因基本上造成了公司资不抵租,对顾请的员工薪水也不能按月发出,精神压力太大,可以说是无法坚持下去想不再干了,公司正面临着倒闭之时却意外地接到了一单比较大的生意,于时我朋友的儿子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火花并重新振作了精神,现在该公司已经做得风生水起了。

由上述这件新鲜事例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只要有信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坚持就是胜利!但愿你比他干得还好,祝你成功!


请问:父母经常因为学习大骂孩子怎么办

谢谢悟空邀请,谢谢题主提供的素材,甚感荣幸。

你堂弟学习成绩不好,妈经常打骂他,嘴里说: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笨蛋?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有教育孩子的义务,有适当惩戒孩子的权利,但问题出在经常二字上。如何让孩子在父母经常性的大骂中,对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学会自我评价与自我反省?如何和孩子一起去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帮孩子找回自信?如何让孩子体验他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帮孩子找回尊严?如何让孩子尝试着自己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把孩子找到技巧?如何让孩子克服浮躁、学会思考,帮孩子树立耐心?父母如何言传身教?何为宽严有度?何为教子有方?让我们一起去分析、去探讨。

经常大骂会导致孩子自卑,容易形成自闭,会使孩子失取对学习的自信。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内向,生活中与人不喜欢交流,学习上缺乏独立思考。这样的言行,会使孩子毛毛躁躁不稳重,畏首畏尾顾虑多,碍手碍脚行动少。孩子总是瞻前顾后,自己字写不规范怎么办?作业做不对怎么办?考试成绩不理想怎么办?话说不好怎么办?这一大堆的问题源自于父母经常性的大骂。如果父母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如果父母能克制一下自己的脾气,如果父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为什么不和孩子坐下来,分析研判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帮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总比经常大骂强吧。何乐而不为呢?如果父母教育能力不足,为什么不和亲戚朋友交流?为什么不和老师沟通?而是一味的用大骂的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呢?如果父母换个角度去思考,克制和忍耐对孩子没有节制,无时无刻的大骂,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在丰盈相互间的内心世界,就是学着接纳孩子,就是帮孩子找回自信。有了自信心的孩子,遇事会有一分淡定和从容,学习更有信心和力量,生活中就有战胜挫折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自信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好处多多。

父母经常大骂孩子,说明父母的修养不够,教育方法单一,极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他们脾气暴躁。父母大骂伤的是孩子的面子,棍棒伤的是孩子的。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最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因为,这是他们最无奈和最苦恼的时候,最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与关爱,更想和父母心平气和地对话,轻声细语跟地交流。孰不知,这是父母分析孩子学习情况,找出学习成绩不好,开展家庭教育的绝佳良机,却被父母经常性的大骂所错失而难以弥补。大骂只能图一时之快,难解教育之忧。大骂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使他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少了克服的信心和战胜的勇气。成绩提升得不到表扬,学习进步得不到鼓励,凡正是大骂,死猪不怕开水烫,如果孩子自暴自弃,父母该怎么办?如果父母换个待孩子,变过分的大骂为学着尊重孩子,就是父母在学着尊重他人,而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就是父母需要变训斥为尊重、变怀疑为信任、变命令为对话、变伤害为呵护、变傲慢为平等、变严苛为宽恕、变无度为包容,就是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提高自己的威信,就是父母在提高自己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经常大骂孩子的父母,也许对孩子会起到暂时的威摄效果,但时间一长,孩子会对此麻木不仁。无限制的、无节制的、无时无刻的大骂既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形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他们用同样的,对父母言语不敬也极有可能。万一孩子对父母以牙还牙,这是何等的尴尬。这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更有可能破坏亲子关系,给父母与孩子之间顺畅的沟通形成障碍。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不批评孩子的父母,但经常不分青红皂白的语言伤害,变相体罚的做法极不可取。经常打骂孩子就是家庭教育中的暴力倾向或暴力行为,只会导致孩子越来越逆反,对抗意识增强,报复心理越强。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见得会提高,甚至后果不堪设想。如果父母换个方法去教育,从经常性的大骂、甚至体罚中,用舒缓、商量、讨论的语气和方法尝试着与孩子去沟通,就是父母学会了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孩子的视角看待他在学习中的困惑,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学着相互接纳,就是父母在学着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养。

常言,严父慈母。家庭教育中,批评和鼓励是密不可分的,是互为作用的。只有将两者有效而艺术的结合起来,才有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促进孩子健康地成长。过度的鼓励和表扬容易使孩子变得轻浮和自负;而无节制的大骂与责备也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和懦弱。家庭教育是艺术的教育,是陪伴的教育,是关爱的教育,理性分析孩子学习中的困难与问题,合理审视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帮助孩子找回学习自觉与自信,便是做家长的职责与要务,而绝非经常性的打骂。教育孩子是细活,要的是一针一线,要的是精耕细作,要的是联系实际,而不是简单粗暴。经常性的大骂出不了学子,棍棒底下未必出孝子,最终伤害到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自己。

我是若水:专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孩子成长,专注悟空问答。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作者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图片二、三、四来自“头条搜索”,联系必删。)2020年3月21日凌晨3时许于家中,2020年3月22日再稿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