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认为:人之为人,首先其是一个生物体,既然人首先是生物体,那么,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冲动,而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冲动为生殖本能(即性本能或本能)的冲动,而在社会法律、道德、文明、的压制下。人将性本能压抑进潜意识中,使之无法进入到人的意识层面上,而以社会允许的形式下发泄出来,如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后期弗洛伊德又提出了与“生殖本能”对应的“死亡本能”学说。认为人除了维护自身生命生长发展的能量(即求生本能,其中核心本能为本能)之外,还有着将自身生物肌体带入到无机状态,即死亡状态下的能量,即死亡本能,死亡本能在战争、仇视、杀害、自残中得以非常明显地表现。
目前最主流的心理咨询应该是动力学(精神分析)、cbt认知行为、家庭治疗、人本主义,我本人更偏向动力学。精神分析要求每个咨询师不能再来访者面前透漏太多自己的信息,也不能给来访者做过多的判断。
动力学这几年在国内风风火火,网络上也不乏一些喜爱者为之着迷,这其中免不了某心理学网红的推广作用。(具体不点名了,我只是个小白。)
网络上很少人谈论到精分深入的概念,某些心理大家也言之甚少,我想我是能理解的。
一、精神分析的概念体系概念名词很容易让人误会,“嫉妒”、“焦虑”在我早年刚接触精分的时候,本人也是闻之色变,这么直接的概念词句直接拿出来讲真的不是疯魔之道吗?
要理解这一流派的知识,我们不能带着偏见跟概念太复杂深入的想法,应该打开感受用心去体会。
谈嫉妒跟焦虑之前,我们应该先讲力比多(libido)跟攻击性。力比多既,我们能够感受到的一且能让我们赶到舒服的,不是生殖意义上的,而是口欲、排泄欲、触摸欲等构成的体系。
攻击性则是侵犯他人、带有破坏性的一种能量,生活中的强迫症、喜欢控制的人,其实都是在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攻击性的另一种释放形式则是赚很多钱、成就一番事业、在某领域获得成功。
嫉妒讲的是女性俄狄浦斯时期的一种现象,我们每个人刚出生下来都有全能感,而女性在某段时期发现自己没有石祖(幻想层面),感到缺失,痛苦迫切地想要重获那种能量。
焦虑指男性在幻想快乐的时候,同时也会害怕惩罚。
嫉妒这一节,甚至很多女性咨询师都无法接受这个理念,但我们需要知道,精分里的理论体系,基本上都是各种各样的能量与驱动力的搭建,我们在讲嫉妒的时候其实是在讲缺失,而俄狄浦斯情结实际上是在讲不同与相似,我们因为不同而恐惧,又因为不同深深吸引,相似是我们亲近,但同时又带来了无止休的攀比跟竞争。
当有一天女性发现自己确实是没有石祖的,她也不需要石祖,她有自己特有的,这才是真正的女性意识觉醒。
我选择精神分析,是因为我的老师主修精神分析 cbt行为认知,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在那个悬崖边,它把我拉回现实来。
优点:1.让我们看到整个的,由着自己情绪情感、需要和动机的活生生的儿童2.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儿童的早起经验3.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中让儿童在游戏中更好的成就自己4.“发泄”“补偿”说让儿童在游戏中发泄和补偿自己是自己的愿望得到实现缺点:1.没有系统的建构游戏理论2.发端与精神学派,临床色彩严重3.“泛性论”既人类所有的行为都视为由本性所驱使的学说
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他认为人主要受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控制。行为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走了另一个极端,把人看作较大、较复杂的老鼠。就像老鼠对实验室的刺激作出反应一样,人也对环境中的刺激作出反应,其中没有任何主观的控制。我们以目前的作出行为反应,只是因为现在或以前所处的环境,而不是因为个体的选择。这两种理论都忽略了人性中的一些重要方面,例如自由意志和人的价值等。人本主义的理论与上面两种观点不同,它假设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主要责任。我们有时会对环境中的刺激自动地作出反应,有时会受制于无意识冲动,但我们有有自由意志,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和行动方向。他可能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所面对的极大压力,但如何面对这种困境是他自己的选择。如果他去找人本主义治疗师治疗,也许他就能够承担责任,选择相应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