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塞利格曼24种性格优势(什么样的女生适合成熟的男生)

什么样的女生适合成熟的男生

幼稚的男人看脸,成熟的男人看分寸。幼稚的男人特别喜欢追求那些朋友圈里经常发出伤感文字,透露自己的单身的网红脸美女。这些女性也深知自己对异性的魅力,她们有各种各样的高端聚会,有很多的“好哥哥”,出去约会总是会把手机背扣放在桌上。这些释放魅力的表现特别容易吸引到那些没有什么阅历的男人。但是在真正成熟的男人那里却非常减分。

能否推荐几本解决心理问题的经典厉害的书籍

心理学解决不了心理问题,

精神学治不好精神性疾病;

预测学能测,改不了命运,

道法自然修身养性胜医生。

知识就是力量,

性格决定命运;

修练长生不老,

都是自欺欺人。

不以《易》当经典,世上还哪有经典。

应时之书,读有何益!

怎么走出习得性无助,摆脱懦弱型人格与消极的心理暗示,与自己和解

首先让我们来看习得性无助的定义。“习得性无助”指从重复的失败或惩罚中“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鸣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非但不逃,而且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我们看到,习得性无助是从生活现实中“学习”到的,我们之前如果太经常遭遇到失败和打击,就会渐渐习得这样一种心态:我是无力应对眼前困难的,我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当我们抱着这样一种信念去生活,就有可能低估自己的能力,高估甚至错估眼前问题的困难程度,退缩不前,让自己继续遭遇失败。

我们的感性只相信事实,习得性无助是在生活中因为一些消极事实而产生的,要消除它就需要积极的事实,而且可能需要更多的积极事实。所以,克服习得性无助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行动起来,认清事实,并努力让自己做成一些事。

人绝不可能在生活中遇到的都是糟心事,要把注意力从那些失败的事情上转移开来,努力专注于其他那些自己有可能胜任的事。尽力做到客观看待事物,哪怕内心有恐惧,也还是要勇敢地努力去行动。

一旦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这份成功就会是说服内心的最好证据。大量的正面事实会慢慢覆盖旧有的经历,我们的心态也就会慢慢转变。

所以,改变心态急不得,但是一定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做。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欢迎关注我的个人自媒体(公众号、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

幸福心理学的定义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非常满足的情绪情感状态。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生活质量都有满意与否或满意度高低的不同评价,这些不同的评价与个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期望值有关。
何为幸福感?心理学新发现,解释幸福感新定义。
1、幸福跑步机
许多人有过这种体验,职位升高时,预期也越来越高,过去的努力带给名望和财富不再能带来幸福。马丁·塞利格曼教授介绍说,这就是幸福跑步机在起作用,如果幸福等于财富和名望的话,我们必须拥有更多,否则就感觉不到幸福。
假如没有这个“跑步机”,鸿运当头的人应该比普通人幸福得多。马丁·塞利格曼教授认为,一般老百姓比那些达官贵人更幸福。研究发现,幸运的事和高成就不能带给人们长久的幸福,只有短期效果而已。
2、金钱买不来幸福
实际上,我们对金钱的看法比金钱本身更影响我们的幸福。塞利格曼教授的研究认为,在所有阶层中,越看重钱的人对他的收入越不满意,也对他的生活越不满意。
通过对40多个国家进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发现:购买力强的国家,生活满意度也高;一旦国民收入超过人均8000美元之后,这个相关开始消失,财富的增加并不能继续增加生活的满意度。金钱买不来幸福,20世纪后50年,富庶国家购买力的改变也带给我们同样的信息:美国、法国和日本实际购买力已经翻了一番,但是生活满意度却没有变化。
3、幸福不是短暂的愉悦
有些人会问:“我怎样才会幸福?”对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来说,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区分愉悦和满意,我们就会完全依赖捷径,去寻求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愉悦。愉悦是立即的,来自感官,而且是暂时的。一旦外在刺激消失,它们便很快跟着褪去,而且我们会对这些感觉产生“习惯化”效应,以后就需要有更强、更多的刺激才能带来相同程度的愉悦。
我们都清楚不是要暂时的幸福感,真正的幸福感必须来自自己的努力。然而人类却发明了许多捷径去取得暂时性的感官愉悦:毒品、巧克力、、购物以及电视等。
4、幸福来自于优势和美德
幸福感来自于自己的优势与美德,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幸福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受。做一时感官愉悦的事,如与朋友聊天,看电影,与做好事的感觉相比,黯然失色。当我们很自然地去帮助别人时,一天都会过得很幸福。
优势和美德是积极的人格特质,它会带来积极的感受和满足感。乐观的人倾向于把目前的困难解释成暂时性的、自己有主控权的,以及只有在这个情境下才会如此的;相反,悲观的人则认为他的困难一辈子也逃不掉,倒霉事一桩接一桩,而且是自己无法操控的。
乐观只是二十几个使你更幸福的特质之一。哈佛大学的乔治·瓦利恩特教授对“成熟防御”进行研究,成熟包括:利他行为、延迟满足的能力、对未来充满期望以及幽默感等。“疾风知劲草,乱世识忠臣”,灾难中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德。
5、幸福具有高遗传性
只要肯努力,每一种情绪状态、每一种人格特质都可以得到改进,当然也包括支撑幸福感的乐观等积极情绪,只有这样,处于相对弱势的人才有翻身的自信。40多年前,塞利格曼进入心理学界开始研究时,“人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思想一直笼罩着心理学界。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双生子女和养子的人格研究开始出现,上述说法一败涂地,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同双胞胎的心理特质比异双胞胎更像,被人收养的孩子的人格特质更像亲生父母而不像养父母,这类研究报告已超过百篇,并且都显示出同一结论:大约50%的人格特质是基因决定的。但是高遗传性并不代表不可改变,有些遗传特质(如,性取向和体重)是不可改变的,而其他遗传特质,比如悲观、恐惧,则是可以改变的。
6、幸福就是获得满意
区分愉悦和满意最大的好处在于,虽然有一半人无法达到积极情绪上的幸福感,但他们还是可以获得幸福,因为他们拥有满意感。满意无法从身体的愉悦中获得,也无法来自或任何捷径。只有在高尚的行为做完后才会自然产生。愉悦是感官和情绪的,而满意来自于施展个人的优势和美德。
获得满意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做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的事情;要集中注意力;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能得到即时的反馈;你应该深深地投入到所做的事中;有能够掌控的感觉;忘我,感觉时间就此停滞。
7、幸福但不愚蠢
许多证据显示,抑郁的人虽然比较悲伤,但比较实际,他们能够较正确地判断自己有多少才能;而有幸福感的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通常超过别人对他的判断。虽然很长时间内有过“幸福但愚蠢”的指责。但后被证明是站不住脚的。
有幸福感的人记住了更多快乐的事情,他们记住的甚至比实际发生的还多,他们常常将不好的经历都忘了。相反,抑郁的人对两种事件的记忆都很好。有幸福感的人认为如果他们成功了,当然是证明自己有能力;如果他们失败了,则会相信失败很快就会过去,而且只是因为运气不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阿斯平沃尔收集的许多证据显示,有幸福感的人比没有幸福感的人能更好地做出重要决策。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