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疾病

心理学挫折矫治的意义(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理论意义)

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理论意义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

它关注少数有心理疾患的学生,重视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矫治,但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和其他各方面素质生动活泼地主动得到发展,提高其正确认识自我、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并助其充分认识和发展心理潜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分为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正性三个层次,重点是发展性任务和预防性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也不能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学理论的教育。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谨慎使用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量。

所用量表和测试手段定要科学,不能简单靠量表测试下结论。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

心理咨询可以解决失恋问题吗

坦诚的讲,心理咨询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们失恋的痛苦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以后的恋爱过程中弥补曾经失恋时的不足!但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要看我们自己的内心是不是真正的得到了成长!因为外在的因素只可以影响内因!却不能改变内因——我们的内心!

所以说!如果我们失恋了!我们可以去心理咨询一下,让心理医生帮助我们减轻因失恋给我们造成的伤痛!同时也帮助我们找到一个新的起点!找到我们的不足!同时,我们也要从我们的内心去做到真正的改变!或许这个过程你会很痛苦!但你也一定要坚强!因为这时没人可以帮你,只有你自己!是的!你没听错!只有你自己!!!

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你一定会走出失恋的阴影!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真挚的爱情!

你认为心理辅导有用吗

经常有人会问,心理咨询究竟是有用还是没用?有人回答,没什么用,有什么病是说几句话就能治好,有什么问题是说几句话就能解决的呢?那只是骗钱的新行当;有人回答,真的是有用的,它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心结,通过咨询让我认识了一个全新的自己,而走出了一个泥塘。那么心理咨询究竟是有用还是没用呢?也许每个人的切实感触不同,也许有的人根本没有亲身体验,只是自己的主观判断。

以前看过一个幽默故事,说是一个人信上帝,结果他的家乡发生了洪水,他就等着上帝来救他,结果等啊等啊,上帝也没有出现,他死了以后就去找上帝,说我信你那么多年,结果我遇到了灾难,你为什么都不来救我?上帝说我一直在派人救你,那个滑水艇,那个救生圈,那个直升机都是我派去救你的,你为什么不抓住呢?心理咨询也是一样,通过双方的了解互动,会有一些作业,会有一些帮助你改善的方法,会有一些行为上的锻炼,有的人会很认真的去遵守执行,结果越来越受益,即便有些反复,但大体还是螺旋上升的,越来越好;而有的人,依然不会按照这些方法去做任何的调整和改变,他有无数个理由对上帝说,我以为你会直接拿个魔杖对我动动手指,我就到了安全地方。如果你是这样的想法,那么心理咨询对你而言永远是没有用的。解决问题,康复情绪的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他需要你坚定信念,用积极的行为去锻炼,用包容的态度去接受。就好比一个人掉到了坑里,消防队员来救他,给他扔下去了一个绳子,你只要抓住绳子就可以上来,可是你连伸出去抓绳子的手都不愿意,那怎么起到作用。

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对话

会有来访者说:

“这样谈话有用吗?”

“光我说,你不说,会有效果吗?”

一脸诚恳,怀疑之情也一览无余。

在这背后,他们更多地是期待我们——这些助人为乐的心理咨询师们,能做些什么!比如,告诉一个精妙的办法,可以迅速把他们从痛苦中脱离出来;使用一种神奇的技术,可以进入他们深远的记忆中,从而达到奇妙的效果;或者像智者一样说出精湛的话语,可以让人顿悟,内在的想法、外在的行为也幡然改变。

而谈话,再普通不过。

每天每个人都要进行或长或短或开心或痛苦的谈话。而走进咨询室的成人,谈话的长度总和更是跟走过的路一样差不多地长;而对于那些不喜交谈的人们,他们是幻想中想回避的谈话的长度总和。孩提时犯了错误,会被父母叫去谈话(训话);青年时表达情感,会跟恋人挚友深夜密谈;成人时更是有开不完的会议、说不完听不完的烦恼。

对喜欢谈话的人来说,谈话是享受的过程,也是极为寻常普通的过程。

对不喜爱谈话的人来说,谈话是痛苦的折磨,也是唯恐避之不及的事情。

习以为常已没什么新鲜感,唯恐避之不及更是不想经历。更何况心理咨询还是要收费的,几百元50分钟,说10分钟都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你还要跟我谈话吗?听起来怎么是这么地不靠谱,让人不由地疑窦丛生。

可是心理咨询的谈话不同于社会交往的谈话。

一般的谈话是你说一句我讲一句,轻松的话题像接龙,严肃的话题像打桥牌,你来我往,轮番上场,大家都是主角,话题此伏彼起,或热闹,或平静,或沉默,各人说着各人的话,各人却想着各人的心思。

而心理咨询,看似跟普通聊天一样,可是只有一个主体,那就是来访者。咨询师所讲所想所思都是要围绕着来访者的。这是不变的金规戒律,不管咨询师的理论背景是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存在人本、家庭治疗还是其他。

不仅仅是内容,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也要保持中立的立场,不能够带着自己的观点、想法、价值观、主观判断等去影响来访者。

这方面体现得最深刻的是夫妻咨询。夫妻二人一起过来咨询,要解决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时候,两个人争论不休,各说各的理,相互指责,甚至谩骂大打出手。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见家庭纠纷的复杂。可是家庭治疗从发展到现在,确实理清了很多家务事,带给了大家福祉。这取决于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中立的态度,既不偏袒男方,亦不偏袒女方,甚至都不重点关注具体两人是因为哪件事情而争论不休、无法停止;更关注的是背后两个人的行为模式、沟通、什么样的模式什么样的会激化对方的情绪、什么样的互动又可以让对方变得更平静,等等。当然,在心理咨询中,要完全地保持中立,是极难做到的,不过这始终是咨询师们的努力目标。

咨询师也不会像朋友那样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很多来访者在心理咨询中对咨询师会有这样的期待。可是,每个人的脚都不一样,又怎么能用自己的脚去度量别人穿的鞋子呢?那样做出来的鞋子再漂亮好看,却始终是不合脚的;给出的看法和建议再完美,也可能曾经很富有成效,却始终是在咨询师的经验上去做出的,并不一定适用于来访者。

而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咨询师跟随来访者一起发展出适合来访者自身经验、能够解决来访者问题的方法。其实,人们在走进咨询室之前,一般都被告知了很多正确的看法和正确的方法,也都做过努力改进,可是问题依然存在。不是看法不好,也不是方法不好,而是阻碍来访者改变的东西一直未被触及,需要去探索每个人的自身经验,才可以清理。

一般人总认为咨询师要说出一番让人惊叹的话,才觉得这个咨询师更有功力。然而,咨询师的作用不是说出让来访者惊叹的话语,那不过是满足了咨询师的自恋和来访者的期待;咨询师的作用是让来访者自己说出让人惊叹的话语,那是咨询师的功力、来访者的顿悟。这样的回应其实是有悖人性的,谁不想让自己显得更有智慧一些呢?加上这些平实的话语是要融入咨询师的理论背景、咨询框架、咨询技术等,其实是需要反复训练N年才可以做到的。大部分咨询师为了达到目标,都在进行系统的训练:心理理论的学习、咨询师的个人咨询、请更专业的咨询师给予专业督导、咨询技术的学习和实践等。

咨询师和一般人对来访者话语的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一般人更多关注的是话语的内容,而咨询师不仅仅要关注话语的内容,还要关注来访者的语音、语调、说话节奏、情绪、话语背后的意义等。有人说我们也关注呀!可是一般人关注的是很明显的部分,而即使是微妙的变化咨询师也需要关注到,这也是考验咨询师功力是否深厚的地方。

咨询师面对不同的来访者,会采用不同的互动。被忽视的来访者,从小得不到他人的关注,没有人听他说话,以至于连说话的都极少了,自己的需求也不会表达了;咨询师跟这样的来访者工作时,会少说多听,把咨询室里的空间留给来访者,让来访者在谈话中诉说、表达自己、表现自己、增强自己的存在感。情绪极不稳定想法极易变化的来访者,咨询师会坚持固定的咨询时间、按时开始、按时结束、周期性进行、坚守设置不被打破,咨询师想给来访者创造一个稳定的存在,这对来访者来说是缺失的。

在谈话的过程中,来访者亦疗愈自己。语言的表达反应了来访者的思维过程,亦反应了来访者的内心结构。通过反反复复的咨询师陪伴的矫正性回应,来访者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清晰,内心结构也越来越稳定。倾诉过的痛苦不再困扰、渴望的呐喊终于吼出、沉睡的期待已经表达、深埋的情绪(恐惧、愤怒、悲伤)也远离身体。。。。。。

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过程有很多的描述。我想通过跳舞的比喻来描述这个过程。来访者和咨询师通过谈话而跳舞。话语中的非语言信息是舞步,这舞步中蕴含了来访者在当下的情感变化、情绪变化、思维变化等等。而咨询师,有时是这些变化的跟随者;有时,又是这些变化的引领者。来访者,就这在亲密无间的舞蹈中,跳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之舞。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