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回避型人格测试问题(如何治疗回避型人格障碍)

如何治疗回避型人格障碍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病态人格的一种,在面对问题或困难时,多采取回避或应对的态度,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接纳,又害怕因做错事而被谴责,内心不安,适应困难。行为特征是退缩和逃避。他们内心有羞耻感,多是因为童年经历、父母的训斥形成的,父母的消极评价被内化,就形成了不客观的自我认知—“我不可爱,不被接受,我有缺陷,很坏”。

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也不相信自己会真正得到他人的爱。那么他们对他人的认知则是这样—“他人都比我优秀,他们会批评我,拒绝接纳我。”因此,他们会发展出来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回避社交情境、尽量不引起别人的关注、不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不信任他人、回避消极情绪。

那么,要治疗这种人格障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1、我觉得首先是咨访关系。因为这种类型的来访者会在咨询关系中,担心咨询师会拒绝他、伤害他、给他否定的评价。他不愿意在咨询师面前表现真实的自己;如果谈到令他痛苦的话题,他要转移话题;不做家庭作业,拒绝尝试改变。所以第一步就是先建立稳固的咨访关系,不能着急,允许他会有防御,通过支持、共情等方法,逐步建立信任。咨访关系本身,也能起到良好的疗愈作用。

2、调整不合理的认知。这一类型的来访者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和对待自己,有强烈的自卑心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术,调整患者对自己的不合理的认知和看法,逐步接纳自我,建立自信。

3、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一般伴随着人际交往障碍,这也是我们需要做工作的一个方向,可以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学习一些社交技巧,在生活中逐步应用实践。然后咨询师监督并评定执行情况。在人际交往中真正改善社交焦虑的问题。行为上的变化,自然而然也会影响心理上的变化,也能够起到改善的作用。

回答者:暖心理咨询师刘瑾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回避型人格带来的痛苦

出现有人格障碍,可能会封闭自己,不敢面对现实的。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怎么判断自己是回避型还是焦虑型

回避型和焦虑型都是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中常见的行为和特点,判断自己是回避型还是焦虑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交往态度:回避型更多的选择避免和逃避与他人接触和交往,表现出缺少自信的行为,而焦虑型则表现出过度的担忧和紧张,容易出现焦虑和烦躁的情绪。

2. 沟通回避型往往在沟通中显得比较被动和缄默,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焦虑型由于过度关注他人的反应,常常紧张和焦虑,过于在意对方的看法和评价。

3. 行为表现:回避型常常会在人际关系中出现退缩和回避的行为,比如远离人群、不参加社交活动;而焦虑型会表现出过度的紧张和不确定,并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论过度检视。

4. 情感反应:回避型常常会表现出抑郁、无聊、冷漠等情感,而焦虑型则表现出害怕、不安、紧张、容易发脾气等情感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回避型和焦虑型并不是绝对的,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而且在不同的情境和场合下,人们的行为和表现也会不同。如果你想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类型,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心理测试或求助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评估和判断。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

用一个前段时间看过的故事来讲吧:

父亲因为喝了孩子的汽水,孩子就哭了。

父亲问他:“你为什么哭?”

孩子不说话。

父亲说:“是因为我喝了你的汽水吗?”

孩子带着哭腔说:“是。”

“那你就直接告诉我,爸爸,你喝了我的汽水,我不高兴了。直接把你的不高兴说出来不好吗?为什么要哭?”

孩子不说话,继续哭。

爸爸:“你看啊,这事儿是这样的,我没有请求你的同意就喝了你的汽水,这是爸爸不对。你要告诉我,而不是哭,你不说,爸爸就不知道错在哪了,所以以后有问题,你感觉到不舒服,就说出来,好不好?”

孩子停止哭泣,同意的点点头。

我坐在旁边听着他们的对话,觉得好有趣。

从小到大,我父母没有跟我说过这样的话,我哭泣还是开心,都没有人教我,你因该要去分析你的情绪,到时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什么导致的。

我一哭,他们就骂我。所以在我的认知里,人只要表现出不高兴,愤怒,都是不对的。

以至于我成长的轨迹中,绝大多数时

候我都在压抑自己,逐渐形成了回避型的人格。主要体现在,别人问我一件事好与不好,我一般都会说好,我也很少与人争辩吵架,向来都是软绵绵的老好人,有问题了也不会提,有情绪了就自己憋着。

很多亲密关系都被我憋着憋着,就没有了。相处过程中,在最开始就出现的问题,我从来不去处理,在我的潜意识里,真实的情绪表达出来,是会让人讨厌和曾恨的,就如同我父母对我的态度一样。

所以我的处理手段就是,回避,不理会,我觉得把真实想法隐藏,是维护关系的最好办法。

可曾想,这才是把关系推远的开始。不交流,不沟通,不解决,表面掩盖的美好,风轻轻一吹,里面埋藏的都是日积月累的怨恨。

把话说出来,输出情绪,有安全感的表达自己,信任沟通的力量。这种俗气的道理,大多数人从小就明白了,而我花了二十几年。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