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亲子

梦到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概念是什么)

格式塔心理学的概念是什么

魏特曼(1880-1943)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考试界创始人之一。他出生于布拉格,在当地大学预科学习到18岁。后在大学学习了两年半法律,又转学哲学,然后在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1904年获得学位。他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任教多年。后因受的,于1933年从德国逃亡到美国纽约。继而在美国任教。
以格式塔心理学而出名的正式运动,是由魏特曼有了一个关于运动视觉实验的想法而开始的。后来魏特曼在考夫卡和苛勒的配合下,在法兰克福大学进行"似动现象"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于1912年用一篇题名为《似动的实验》研究论文发表,这就是格式塔心理考试界的开始标记。
1921年魏特曼等三位最初的格式塔学者和戈德斯坦以及格罗尔一起创办了《心理学研究》杂志,这个杂志成为格式塔考试界正式刊物。
魏特曼认为,似动现象是一个格式塔,而不是由若干不动感觉元素所拼合而成的。据此他建立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认为在心理学方面整体是不可分析为元素的,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
魏特曼从1933年到美国纽约后,直到1943年在那里逝世。他的主要著作有:《似动的实验研究》(1921)、《创造性思维》(1945)。后一本是魏特曼的遗著,也是其代表作,由其子主编,1945年第一版,1959年增订版。
考夫卡(1886-1941)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出生于柏林,并在柏林受教育。1910年同魏特曼和苛勒在法兰克福开始了长期的和创造性的协作,而创立了格式塔心理考试界。后来由于遭受的政治,迁居美国,曾任美国斯密斯学院心理学授。在这里他一直工作到1941年逝世。
考夫卡把心理学定义为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他从格式塔观点出发,根据物理学"场"的概念,提出行为和环境又演化出一系列所谓"心理学的场",例如"物理场"、"行为场"、"生理场"、"环境场"等等。他把格式塔心理学观点应用于儿童心理学,论证儿童开始是在他周围一个未经分化的世界中去经验一些有机的整体。其主要著作有:《心理的发展原因》(1921)、《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35)。
苛勒(1887-1967)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考试界创始人之一。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位,是格式塔运动的发言人,也是最著名的一位。出生于波罗的海省,五岁时举家搬到德国北部。在杜宾根、波恩、柏林受大学教育。1909年获得学位。
1913年接受普鲁士科学院的邀请,到特纳利夫岛研究黑猩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能离开那里,一直研究了近七年的黑猩猩,写出了经典著作《猿猴的智力》(1917),首先提出"顿悟"这一概念。对类人猿的知觉和学习方面的实验研究卓有成效。除了研究类人猿之外,还用儿童做类似的实验,他认为当一个人掌握了一项原理而解决一项问题,又能解决类似的问题时,就是顿悟的明显的例子。苛勒认为,每一项经验都是不可分析的整体,不能用分析成许多部分的来了解;整体不仅仅等于其部分的总和,机体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不是器官相加的总和。
1929年用英文出版了《格式塔心理学》,这本书对格式塔运动作了最权威和最彻底的论述。1935年他永远离开德国。他到瓦斯太摩学院,在那里一直工作到退休。1956年他接受了由美国心理学协会授予的特殊贡献奖,1959年被选为该会的。其主要著作有:《猿猴的智力》(1917)、《格式塔心理学》(1929)、《心理学中的动力学》(1940年)等。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
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fka)、
威特海默(M.Wertheimer)、
苛勒(W.Kohler)
格式塔心理学 是 西方现代心理学 的 主要流派之一, 根据其原意也称为 完形心理学,
完形 即 整体 的意思, 格式塔 是德文 “整体” 的译音。
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 原子心理学 相对立。
你可以去看看 《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 ,德国 心理学家 雨果·明斯特伯格 发表的。
德国 心理学家 鲁道夫·爱因汉姆 的《电影作为艺术》
法国 作家 安德烈·马尔罗 的《电影心理学概论》
法国 电影理论家 让·马扎莱的《电影与心理》
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电影与新型心理学》
苏联 电影理论家 谢·金兹堡的《电影理论概述》
这些你去看看把,希望对你有帮助。^_^

"格塔式心理学"是什么

“格塔式”应该改为“格式塔”。格式塔心理学(即完形心理学)于20世纪20年代初形成体系,其重要研究对象是艺术,尤其是视觉艺术。

格式塔心理美学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发展历程,主要贡献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说明

1.主要观点,一句话来说,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即,整体的美感大于局部的美感.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从于整体.)
  2.格式塔美学的代表人物——阿恩海姆,其主要贡献:提出同构说.
  (格式塔审美心理学的最主要的贡献,是阿恩海姆对审美知觉的系统研究.)
  3.发展历程:
  1)最早由奥地利哲学家 C.von艾伦费斯(1859~1932)在其著名论文《论格式塔性质》中提出.
  2)“格式塔”作为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德国的M.韦特海默(1880~1944)、W.柯勒(1887~1967)和 K.考夫卡(1886~1941).
  3)柯勒的学生 R.阿恩海姆(1904 )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系统地解释视觉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形成了一套以格式塔原理解释艺术现象的理论,成为西方最有影响的审美心理学派别之一.
  引用自:《艺术与审美心理》 作者——吴晓华 U200716879 社会学0702班
  全文:
  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解释艺术和审美现象的审美心理学学说.“格式塔” (Gestalt)为德语的音译,是“完形”的意思.这一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哲学家 C.von艾伦费斯(1859~1932)在其著名论文《论格式塔性质》中提出.“格式塔”作为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德国的M.韦特海默(1880~1944)、W.柯勒(1887~1967)和 K.考夫卡(1886~1941).柯勒的学生 R.阿恩海姆(1904 )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系统地解释视觉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形成了一套以格式塔原理解释艺术现象的理论,成为西方最有影响的审美心理学派别之一.
  审美知觉中的结构同形 格式塔审美心理学的最主要的贡献,是阿恩海姆对审美知觉的系统研究.阿恩海姆指出,眼睛对外物的观看,实则是一种视觉判断.看到一个事物,意味着把握或判断该事物的整体式样,这一式样是知觉运用自身的先天组织能力把它同复杂的背景分离开的结果.而组织活动又是按照知觉的固有规律“简化律”进行的.所谓简化律,就是眼睛在观看外物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力将外物改造成最简单的形状的规律.各地出土的艺术品中之所以具有某些相同的简化式样,静止的式样中之所以会见到运动,平面的图案中之所以会见到空间,都无不与知觉简化律有关.凡成熟的艺术家,都能利用这种内在的简化倾向,以尽可能简约的形象去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或人类感情.
  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式样的和谐、平衡、运动、有机统一都是由“视觉力”实现的.视觉力不仅能判断出某事物在整个视域中的位置,包括空间位置以及在大小、亮度值和距离方面的位置,而且能将整体式样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力的作用图式.正是这种力的作用和平衡,视觉式样才具有了运动、平衡、生命力等特征.这种力的作用并不是一种幻觉,而是外部式样在大脑皮层的生理电力场内刺激起的生理电力式样的心理对应物.
  阿恩海姆还指出,眼睛观看无生命事物或抽象式样时见到的情感表现性质,不是观看者单方面从自己的内心投射到外物中的,不是什么移情作用,而是外物特有的组织结构激起的生理电力式样的心理对应物.如果某种事物在大脑皮层中激起的电力式样同某种人类情感本身具有的生理电力式样同形或同构,这种事物之式样看上去便有了人类特有的情感表现.以椭圆形为例,它本质上是一种力的轨迹,而且是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力达到折衷之后的结果,因此它本身就具有柔和圆润性.这种式样在大脑皮层中激起的生理电力式样同样也是柔和圆润的,这样,它就与某种温柔的人类之情达到同形,从而具有了温柔的情感表现性质.从这一意义上讲,表现性是外部式样的固有性质,但又受到人本身的知觉倾向的制约,就象色彩、明暗也受到知觉的制约一样.
  格式塔学派从心理角度对人类审美知觉的探讨,使人们对审美活动的特殊性以及某些迄今为止尚模糊的概念,如“感性认识”、“感性显现”、“直觉判断”等,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但是其中也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弱点和错误,例如,很少考虑到社会实践因素,常常混淆动物与人的界限,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等等.
  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有说,我书在学校没带回来,你可以找来看看.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